河池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实施以来,河池税务部门通过微信平台、新闻媒体和短信推送等多种方式,逐户为符合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宣传辅导,提供政策答疑、填表辅导、表单预审等“一条龙”服务,引导纳税人尽享服务便利、乐享改革红利,促进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延长链条和全线发展,不断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脱困。
经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河池市符合转登记的纳税人为2219户,预计全年转登记715户,减税2009.78万元。目前已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365户,减税户数为126户,占比34.52%,减税金额为254.03万元。
促进企业扩大规模,不断助力就业扶贫
就业渠道狭窄,缺乏稳定收入,是贫困户难以脱贫解困的主要原因。河池税务部门聚焦就业扶贫,大力宣传和落实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就业,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
河池金彤装饰设计有限公司2017年不含税销售额为52.67万元,能够抵扣进项税项目只有水电和部分原材料,进项税额仅为0.9万元,应纳增值税7.03万元,税负高达13.35%,比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负高出10个百分点。通过河池税务机关的政策辅导,该公司5月28日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这一利好政策直接让公司税负减低10个以上百分点,转登记后预计公司年减税5万元左右,减幅高达7成,极大减轻税收负担,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的信心。”公司法人代表杨坤感慨不已,并表示要把每年获得的减税利好用于人才培养、工艺改进和扩大规模,带领越来越多生活艰辛的老乡出来工作,增加生活收入。
促进企业延长链条,不断助力健康扶贫
河池多数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留守人员大部分是老弱病残,求医问药困难很大。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实施后,医药零售行业的平均税负将普遍下降,企业经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不少医药零售企业借此延长销售链条,将业务延伸至偏远乡镇,不仅可以解决老百姓求医问药难题,打通乡村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还可以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就业,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河池市巴马福寿大药店法人王桂一直有在乡下开分店的想法,考虑到药品利润较低加上税负较重,王桂迟迟下不了决心。5月31日,河池市巴马福寿大药店从一般纳税人转回小规模纳税人。以2017年经营情况来计算,该药店不含税销售额为195.37万元,销项税额为33.21万元,抵扣进项税额24.16万元后,应纳税额为9.06万元,增值税税负为4.64%。转回小规模纳税人之后,虽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但195.37万元的不含税销售额只需缴纳增值税5.86万元,比转登记前少缴纳3.20万元,税负下降35.32%。“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后,企业的税负降低了,让我重新找到了到乡下开分店的信心。”王桂说。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助力增收扶贫
随着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与日俱增,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了解决贫困户收入问题的关键。河池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新政,通过减税降负推动农业企业全线发展,进一步拉长农产品销售线条,使农产品不滞销、不掉价,让贫困户增收有了保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毛南风味食品厂利用靠近原料产地的优势,减少肉类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保鲜导致成本亏损的风险,发展对外销售牛肉条、猪肉条及其他土特产品等业务。“按照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330.44万元的销售额测算,我们厂需纳税18.03万元。转小规模登记后,预计减税8.12万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谭梦曦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公司计划用减税剩下的资金来升级产品包装及开发销售渠道,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增加产业投入和扩大规模后,该公司将向本地区贫困户供应种猪和养猪的技术,鼓励贫困户领养种猪,实行收益分红,最大程度降低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风险,并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定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并取得稳定的工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