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吃完晚饭的苏宗喜来到70多岁的罗荣强家,和老两口讲解异地搬迁政策。2018年4月,有着23年党龄的都安县税务干部苏宗喜被派往国家极度贫困地区加贵乡塘怀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塘怀村,苏宗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一年多来,他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他深刻地感受到塘怀村贫困的根源不是资源匮乏而是村民未解放的思想。
意识的转变总是需要过程,这一过程也让苏宗喜更深刻地体会了扶贫工作的不易。2018年,塘怀村进行屯级路建设,中途需经村民老莫的新建房所在地。得知屯级路要占用自家新房用地,老莫十分不理解,他以修路会破坏自家风水为由,拒绝配合道路修建工程。为此,苏宗喜先后六次来到老莫家,向他讲解“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灌输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同时,站在老莫的立场考虑,苏宗喜不仅帮其另外找地建房,还带领3名扶贫工作队员帮其平整土地,做好建房的基础工作,最终说服了他。事后村民感叹道:“还是苏书记有办法,既顾全了大局,又顾及到我们群众的感受”。
一山放过一山拦,刚刚解决了道路建设问题,危房改造又发现了新情况。细心的苏宗喜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村民存在侥幸的心理,一边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一边申请移民搬迁,而这是违背政策规定的。随后,苏宗喜立即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开展一户一户摸底调查,经排查,塘怀村共有8户享受移民搬迁的农户同时也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政策规定了搬迁和危改一户只能享受一样,不能因为村民的侥幸做法让国家蒙受经济损失”苏宗喜斩钉截铁地说。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要村民把入了口袋的钱再退出来更难。为了让8户村民退款,苏宗喜多次夜访农户,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与农户一聊就到了深夜。从解决儿子娶媳妇、看病难这些村民们关心的切入点入手,并一户户当面帮村民们算清楚需要退的款还有异地搬迁的补助款。最终在苏宗喜苦口婆心的劝说下,8户村民都主动退还了危房改造经费共计10万余元。“退完钱后,我感觉心里轻松坦荡多了,今后一定会谨记苏书记的教导:转变思想,取财有道。”其中一户退款的村民说。
扶贫工作中的各种疑难杂症,让通宵达旦成了苏宗喜的家常便饭。组织村民委员们座谈商议,带领塘怀村正常开展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入手,最终确定了塘怀村“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养牛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贫工作思路。
就在扶贫工作得以大力推进的时候,苏宗喜被查出颈椎、腰椎增生压迫神经,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手术。“塘怀村的养牛场还没建起来,我不能离开。”他坚决地对医生说。随后便继续扎进养牛场建设筹备工作中,寻找养牛致富带头人、勘查养牛场选址、协调联系各方争取资金、动员农户加入养牛合作项目。事无巨细,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肩颈疼了就自己按一按。经过近半年的努力,2019年4月,塘怀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养牛场终于建起来了,养牛带头人也落实了,他才肯回都安县城医院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只要有空闲,他就会坐在病床上给塘怀村的村民逐个打电话,动员他们加入贷牛养牛合作项目中,协调牛犊入住养牛场等事宜。病友们调侃说他的手机就是客服专线。“经过这几天的劝说,目前估计有50头牛可入住塘怀村的新牛圈,农民增收有望了。”他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前来医院探望的同事......点点滴滴,春风化雨,扶贫之路就是这样既平淡、又崎岖,苏宗喜就在“平凡之路”上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守初心、担使命”,一点一滴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