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了十五年发展历程,实现从地方国企到国际化现代企业集团的跨越,推动北部湾港从地方小港转变成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的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税务部门的帮助!”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对税务部门竖起了大拇指。
税惠直达 前进更有动力
“自北部湾港集团成立以来,各业务板块间深度协同、耦合联动,从‘港-产’联动发展为‘港-工-贸-融’‘港-产-园’协同,产业效益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2年至今,北部湾港集团连续十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进入全国前10名,不锈钢生产规模稳居全国前3名......”李延强细数企业发展以来的成就。
“这些成绩的获得,都离不开税收红利的支撑。”李延强忍不住谈起了北部湾港集团发展背后的税收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广泛响应,RCEP全面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火热建设……对北部湾港集团来说,建功立业正逢其时,却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保证资金链条稳定,从而乘势而上、加速发展,成了企业重点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税惠红利成了我们企业资金链条的粘合剂。”李延强对税务部门的工作和减税效应给予了充分肯定。原来,税务部门为企业精准匹配适用的优惠政策并及时推送,以“一对一”辅导方式让“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据统计,北部湾港集团及其下属企业2011年至2021年累计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超25亿元,2019年至2021年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约4.27亿元。
扬帆破浪,向海而兴。得益于税收红利的充分释放,如今北部湾港集团打造的“西江黄金水道”已建成船闸11座,通航能力由2820万吨增长至2.56亿吨;旗下的长洲船闸过货量连续两年均达到1.5亿吨以上,超过长江三峡;北部湾港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上线,作业方式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飞跃,理货准确率高达100%……“税收的‘减法’无形中转化成了我们发展的‘加法’。”李延强说。
服务相伴 发展更有信心
回顾北部湾港集团的发展历程,李延强不禁感慨:“税务部门一直为我们‘保驾护航’,打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让我们‘走出去’更有信心和底气!”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为国际化集团,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我们难免会遇到涉税风险和疑难问题。”李延强谈道,“有了税务部门的贴心陪伴,我们免除了海外发展的后顾之忧。”
据他介绍,税务部门为外资企业配备“国际税收服务专员”,“一对一”为企业详解跨境投资税收筹划安排、投资国与中国税收政策法规差异、防范海外税收风险的注意事项等企业关切的问题;组建业务骨干团队辅导外资企业享受双边税收协定待遇,帮助企业顺利开展海外港口收购等大宗业务;结合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动态风险预警及防控……
“希望未来国家能出台更多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李延强深寄期望,畅谈心声,“也希望税务部门能够继续关注企业诉求,在落实税费优惠、便利办税缴费、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
“北部湾港集团赶上了重大红利释放、多重政策叠加的时代机遇。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税务部门的助力下,我们将不断做强北部湾、深耕新通道、拓展北东西、走向东南亚,打造综合性国际化的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深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展现新担当、作出新作为!”展望前景,李延强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