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山林撒野去,返璞归真聚味回。”是岑溪“古典”鸡的生产特征,因“肉嫩骨细”“味香不油腻”等口感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先后被评为“中华名鸡”“金牌名鸡”“广西优质农产品”“广西名牌产品”等荣誉,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广西岑溪市马路镇伏六村村民黄警瑞不再外出打工,开始养殖“古典”鸡,他与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出栏时全部由公司保价回收,算下来利润4万多元。初试成功后,他将养殖规模从第一批的7000羽,扩大到每批1万羽,一年养两批,全年纯收入达到10万多元。这是岑溪市“古典”鸡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该产业已经带动当地5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古典”鸡养殖是岑溪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是“古典”鸡的主导企业,从事“古典”鸡产研一体化经营。公司从1974年起步经营,发展到目前企业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厂房面积8.7万平方米,成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跨入中国黄羽肉鸡行业20强。那么,这些年来,公司是如何与扶贫挂上钩,实现公司规模发展和助力脱贫双赢局面的呢?
公司法人代表陈健波:“作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向养殖户免费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和防疫保障等,然后保价回收,扣除先期垫付成本后支付养殖户所得,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贫困户脱贫摘帽。”
据统计,目前岑溪“古典”鸡养殖覆盖该市14个镇53个贫困村、229个非贫困村,养殖户1.6万多户,年养殖量7000多万羽。
公司法人代表陈健波:“帮助更多农户养殖“古典”鸡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在我们一筹莫展、进退两难之时,恰遇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这个机遇让公司能轻装上阵,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
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华秋:“税务干部经常上门宣传新政策,及时指导我们享受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今年预计可获减免税费710余万元,这是给我们实体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输血,是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需要的‘及时雨’。”
在扩大养殖的同时,只有把产品全部销售出去才算成功,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是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公司以“古典”鸡为原料,研制风味独特的“水蒸鸡”大力发展餐饮业,延长了产业链,既扩大“古典”鸡的销售渠道,又增加企业效益,同时也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现在,公司正好利用减税降费这个新机遇,加大科研投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开发“香辣鸡”“盐焗鸡”等更多的“古典”鸡美味产品,在产品多元化上促进销量。
公司法人代表陈健波:“岑溪市紧邻广东省,市政府大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对接,实施‘东融’战略,公司要抓住减税降费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二次创业’,把更多‘古典’鸡产品销往粤港澳,让‘古典’鸡的香味飘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了“古典”鸡连锁饭店400多家,同时开始摸索新的销售渠道,如开设淘宝网店等,在减税降费利好的助催下,把“古典”鸡系列产品推向全国,以新遇打出新天地,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当地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