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

从唐宋开始,六堡茶就享有盛名。嘉庆年间,六堡茶被选入中国24款名茶之列。清朝贸易史上,六堡茶从梧州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风靡东南亚。

近年来,在中央、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六堡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六堡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梧州调研时提出“要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

梧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围绕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任务,找准法治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将六堡茶产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得这条全国独一无二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再次香飘四海。

如今,六堡茶不仅畅销全国30个省(区、市),还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韩国、日本、法国、波兰等国家。

法治领航把牢发展航向

法治引领,让六堡茶产业发展不偏离航向。

近年来,自治区印发《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其中明确把梧州六堡茶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打造,给予政策扶持。

好风凭借力,伴我上青云。如何让梧州六堡茶做大做强?梧州市紧抓“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六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法治框架内统筹谋划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未来。

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科学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六堡茶综合产值占据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为此,梧州市政府将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法治建设列入《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中,强调找准“三原六茶”定位,把法治思维贯穿六堡茶产业链全过程,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方面,不折不扣执行行业标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法治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初,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走进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调研了六堡茶生产经营、科研创新、产业标准化等情况,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指示精神,用法治方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动整个六堡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科学立法,为产业发展鸣锣开道。2022年1月,全国第二部茶文化类的地方性法规《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通过立法,将六堡茶文化保护上升到地方性法规,使产业保护、传承和发展走上法治化轨道。

依法决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助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源头审查。依法出台《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梧州市茶园种植“十四五”规划》《梧州市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政策》等系列政策,对六堡茶全产业链各环节给予政策支持,解决产业发展怎么走的问题。

政务服务做优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扫一扫‘梧州六堡茶产业领域政务公开平台’的二维码,即可了解公司变更登记的办理流程和所需的材料,几分钟就能办成事。除此之外还能了解国家、自治区、市本级、县乡级关于六堡茶产业的相关政策,服务信息应有尽有,这个平台对于我们茶企来说,实在太方便了。”日前,到梧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的丁女士如是说。

2022年4月,梧州市创造性地通过政务公开服务地方经济,创编全国第一个茶产业领域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创建“梧州六堡茶产业领域政务公开平台”。全面集中展示六堡茶产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奖补政策、政务事项等信息426条,为茶企、茶商、茶农、茶人提供便捷咨询服务。

梧州市发挥职能优势,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并联合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11个相关单位共同搭建“政、产、学、研、检”五位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面向企业、产业、区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并构建“1+11+N”(1个总站、11个分站、N项服务)多元协同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创新推行“4个零”服务方式、“服务承诺”制度及“降费+提速+奖补”等系列助企惠企举措,实现企业检测、计量、技术咨询等费用优惠50%至100%,时效提速50%以上,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质增效。

持续开展税惠赋能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全国首个农产品“绿色保险+绿色信贷”项目在梧州落地,2022年茶产业市场主体减免缓缴各项税费超1亿元。

搭建梧州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双依托,打造“中茶”“三鹤”“茂圣”等企业品牌矩阵。

2021年,梧州市申请筹建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乡村振兴产生重大影响。

梧州市税务局深入茶企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讲解最新税费优惠政策。

2022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2023年,开展“茶船古道扬帆远航”梧州六堡茶新加坡推介会、“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品着家乡茶,新加坡华人连声称赞“好喝”,六堡茶品牌效应爆棚。

司法合力筑牢法治屏障

强化法治保障,梧州市政法部门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梧州市委政法委把法治护航六堡茶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规划,出台《梧州市政法单位开展法治护航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法治护航六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政法单位同频共振,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将责任落实落细,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工作。

梧州市法院系统以六堡法庭为平台,成立“茶船古道”法律服务团,从纠纷诉前化解、提升案件审理质效、服务茶园茶企发展、保护茶品牌商标等多个方面,深度对接六堡茶产业链,构建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法律服务链”。

梧州市人民检察院推出助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成立六堡茶产业发展检察服务站,织密织牢守护六堡茶产业“防护网”。

梧州市公安机关依托“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不断加强对各茶园种植区的人防、物防、技防指导,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力化解辖区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

梧州市司法局构建“涉茶法律服务综合体”,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茶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司法所“茶事服务站”、律师协会等四大平台,成立了律师、调解、法援、公证等四支服务团队,为涉农、劳动权益、商事、知识产权等事项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梧州市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税务、茶产业发展服务等部门共建工作规范,创新建立涉六堡茶土地流转行政争议快速调处联动机制、社保缴费争议联合调处机制,妥善解决茶园林权纠纷、涉土地流转、社保缴费争议等法律问题,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提供法治服务。组建知识产权和法律专家团队进行维权,成功解决因“六堡”和“六堡茶”两个商标被“抢注”导致申请“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现困难的问题。2022年以来,团队共提供涉茶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开展法治体检113次,举办“法治宣传润茶乡”等主题活动300多场次。

立足特色产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苍梧县政法机关还专门成立广西首家涉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苍梧县涉六堡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及广西茶业第一家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苍梧县涉茶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源头预防、协调联动、多元化解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鼓励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涉茶行政纠纷,改变过去群众多跑路、程序费周折、纠纷耗时久的化解模式。

广西某公司在六堡镇租赁了一块林地准备投资六堡茶建设项目。安装电杆时,相邻的梁某认为电杆越界,引发纠纷。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接报后,立即赶到现场调解。最后,公司同意将电杆挪移,双方握手言和。

2022年以来,全市调解涉茶矛盾纠纷57件,调解行政争议案件3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为茶企及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200余万元。

法治规范激活发展动能

标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初步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栽培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3项系列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填补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团体标准的空白。

2022年12月26日正式实施的《六堡茶出口规范》团体标准,为六堡茶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全流程性、系统性解决方案,对六堡茶出口的种植与加工、证照办理、产品出口申报、风险防控与纠纷应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企业充分知晓茶叶出口的要求,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的海内外经济利益。

近年来,梧州市强化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从茶种到茶杯全链条形成国家标准1项、国家实物标准1套、广西地方标准18项、团体标准24项的四级标准体系,产业链各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实现90%以上的六堡茶执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梧州六堡茶产品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产品名录,出口备案企业从3家增至13家,并获批成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2年以来,梧州出口六堡茶总值741.78万元,均价为同年全国出口茶叶均价的2.55倍。

加强监管,确保质量上乘。构建政府追溯与监督、企业追溯与质量内控管理、消费者信息查询三大平台,使六堡茶生产、加工、仓储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管、可查询,让消费者放心。

第一个吃螃蟹,让现代高科技进入营销全过程,六堡茶勇立潮头。联合京东集团建成全国首个六堡茶公共茶仓及广西国际茶业交易中心,运用京东云“一物一码”NFC溯源技术,实现了对六堡茶种植、加工、仓储等方面的全程监管,让进入公共茶仓的每一盒梧州六堡茶都有“身份 ID”,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去年10月,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一条反映涉嫌侵犯圣源六堡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线索。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依法检查违法生产窝点,现场查获涉嫌侵权商品125箱,散装六堡茶2筐,货值约100万元。依据调查结论,该局认定当事人违反了商标法相关规定,数额巨大,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梧州市加大对六堡茶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动执法人员到中茶、梧州茶厂等389家茶企开展生产、流通、价格等环节专项检查;向企业发放茶叶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宣传价格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合理定价、明码标价,以及不得哄抬价格、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进一步规范梧州市茶叶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梧州市开展“保耕地护农业”专项监督、六堡河水源和土壤污染专项治理,坚决打击违法开垦茶山、滥伐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

通过立标准、强监管、严执法,六堡茶产业发展真正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企业实现了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梦想成真“绿叶”变“金叶”

在法治春风吹拂下,梧州六堡茶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突破”——

一是茶苗、茶园建设上新台阶:自2021年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以来,全市茶园面积新增18.75万亩,首次突破30万亩大关。已建成规模以上茶园34个、苗圃基地87个,其中百亩以上优质种苗基地11个,共完成苗圃建设面积4370亩。

二是茶企和茶店实现历史性突破:当前有 SC认证茶企118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中华老字号”2个、“广西老字号”3个、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全市共有5600家涉茶商铺。

三是产业税收和品牌价值不断创新高:2022年六堡茶产业精制茶实现税收1.15亿元,同比增长70.57%;2023年“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44.03亿元,比去年增加6.39亿元,获评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2022年成功入选“圳品”认证产品名录,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圳品认证的产品。

8月初,暴风雨过后,阳光和煦。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万亩茶园经过大雨的洗礼,更加苍翠欲滴。登上茗山茶厂观景台极目远眺,万亩茶园一望无际。微风过处,飘来阵阵清香……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向祝雪兰代表一连问了3个关于六堡茶的问题:“六堡茶是不是可以泡、可以煮?是不是收藏时间越久越好?山坪村有自己的茶品牌吗?”

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

以前山坪村虽然也种茶,但都是小打小闹。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后,农民抱团发展茶产业。现在,山坪村全村茶园扩种到2600多亩,户户种茶,全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如今的山坪村,不仅本地的姑娘不想走了,外地姑娘都想嫁过来。”祝雪兰说。

据统计,2022年,梧州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9户,受益村民约24万人,带动从业人数5万多人,覆盖助力脱贫村91个,受益脱贫约3.5万人。茶园建设带动茶农平均年增收3000元,六堡茶核心区内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39%。

“古道漫漫出苍梧,茶香氤氲越千年;通江达海下南洋,六堡茶韵传四方”。梧州以法治护航,用使命和担当书写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动人诗篇。

这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名城,正以“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激情,从“茶船古道”悠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