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伏季休渔期过半,北海渔港虽不见千帆竞发,却处处涌动着比捕捞季更火热的产业升级浪潮。北海水产企业正将这段“休养生息期”转化为转型升级的“黄金窗口期”,设备更新、精深加工、绿色养殖齐头并进,一派忙碌景象中孕育着产业新繁荣。

金鲳鱼、石斑鱼、红鱼……海鲜市场摊位上,大量海鲜透着刚出水的新鲜劲儿。尽管处于休渔期,但北海的海鲜市场依旧火爆。为何休渔期海鲜供应依然充足?答案就在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中。

在深海,北海市乃志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放了上百个金鲳鱼养殖箱,年产量达2000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海外。“今年我们升级了全自动投饵系统和AI水质监测网络,首次实现了本地育苗,与外购苗种相比,成活率提高了30%,成本降低近半。”公司负责人李勋翔介绍。

在车间,广西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对虾养殖基地打造了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调控水质、温度和密度,对虾产量达到传统养殖的五倍。负责人卢柏翰表示:“工厂化养殖打破季节限制,一年可产出4至5茬虾,一期8个大棚年产虾800至1000吨,产值约7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无论是深海养殖还是工厂养殖,水产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他们将休渔期视为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渔船动力系统、捕捞装备及保鲜设施展开集中改造。借助税收优惠政策释放的资金空间,企业在关键环节加大投入,推动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

“现在通过手机即可监控各项环境指标,为虾苗提供最佳生长条件。”卢柏翰表示,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其间,税务部门主动走访问需,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税务疑问。工厂化一期投产以来,我们享受了近57万元的税费收入减免,现在我们正抓紧实施二期项目。”

休渔期市场鲜活水产品供应紧俏,却为水产品预制化、电商化带来机遇。

北海逮虾记食品有限公司凭借北海优质虾源,三年间成长为虾滑行业头部企业,年产2万吨,销售额超4.1亿元。2023年,逮虾记开始进入电商市场,线上平台日均销售2000单。

“去年我们在全国29个省市设立销售仓,大幅提升了冷链物流效率,产品从北海直发全国消费者手中仅需48小时,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5%以上。”企业财务负责人庞梅凤介绍。建立仓配网络是逮虾记迈向电商的关键一步,线上订单响应速度加快,带动整体营收实现增长。

和仓配网络同步健全的是企业的税务合规体系。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规范与对账流程日趋完善;农产品进项抵扣、固定资产加计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各税费种政策适用细节逐渐明晰;初加工、深加工,不同加工程度的计税方法逐步掌握。

“从虾源采购凭证管理到加工环节计税细节,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帮助我们建立了规范的涉税风控体系。”庞梅凤表示。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分局聚焦企业需求,派出税务助企青年团,以“精细分类+精准辅导+持续跟踪”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惠及企业,让合规经营成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器”。

从智能化改造到预制菜破圈,北海水产产业正沿着一条“政策支持—企业发力—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路径稳步前行。当传统渔业主动拥抱科技与市场,一个可持续、高效益、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图景,正在北部湾畔悄然成型、徐徐展开。